实际上,从某种角度来说,钱阿姨是那个被“推着走”的人,从第一只狗到几百只狗,中间是一次又一次怜悯之情的发酵。曾有一个小伙子听说她的“好名声”,带着一只金毛上门,说是短时间寄养,结果再也没有带狗狗回家,钱阿姨发现这只金毛有严重的皮肤病,于是花了几千块给它治疗。
就这样,一年又一年,一回神,钱阿姨就走到如今的境地,这份责任,却是绝对无法抛弃的。“有个人想要一次性买走100只狗,我担心是卖狗肉的,也没卖。”她说。
基地收容的流浪狗
社会救助杯水车薪,钱阿姨和狗狗们何去何从
“来过四批人,当时说会想办法帮助解决,都没音讯了。”钱阿姨说。目前,并没有相关部门、法规对流浪动物救助进行统一管理,这一领域处于缺失状态。
相比之下,她更喜欢媒体的到来,某一次,一家宠物医院以公益的名头联系上她,给狗狗打疫苗,收费200元一只,恰逢记者到来采访,“收费”就变成了“免费”,钱阿姨因此省下不少钱。“你们拍一拍,很多好心人知道,经常会送一些狗粮。”她对记者说。
钱阿姨很少收钱,“收了钱,我也是买狗粮,省的还有人怀疑我自己用了。”她对此感到很伤心,甚至发起了“毒誓”,从来没有把别人捐助的钱,花在自己身上。
钱阿姨
由于不熟悉手机、网络,她也不懂得如何募捐,不懂如何求助各种基金、公益机构,更何况,每个月7000斤的狗粮消耗量,对任何一家公益机构、宠物食品企业来说,都不算是小数目,大部分费用,只能靠她的个人积蓄。
因此,流浪动物救助站往往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窘境,即使再多人对救助人报以同情,也无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,这需要每个人从“不抛弃流浪动物”做起,也需要有关部门责任的划定,将流浪动物纳入管理范畴,同时,企业也是极其重要的参与力量。
Jacob是一名CSR(企业社会责任)咨询师,他从小就开始参与公益组织、志愿活动,甚至在一次曼谷项目中得到过泰国前总理的接见。做的越多,他越发现,大部分公益机构,都有着同样的困境:资金短缺、人才短缺、无法规模化等等。
“那社会上的资源在哪儿呢?答案显而易见,能够去解决社会问题的元素,都来自商业。”Jacob说。
根据Jacob的说法,企业CSR实际是一种解决方式,即企业以公益方式介入救助。但是,无法回避的问题是,企业始终是逐利的,一直持续、大量的进行捐赠,无法持续。
“不是企业要去自我牺牲做的事,而是用企业的核心能力去解决社会问题,创造社会价值。”Jacob在一篇文章中写道。例如腾讯内部CDC团队,曾为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当地的茶与米做了设计,为博物馆制作了详细的街景地图,并帮助开设认证村级公众号。整个村子因此实现了信息化。